作者:admin 日期:2024-11-16 13:21:58 浏览:54 分类:生活
人被核辐射后会出现以下症状:恶心和呕吐 、自发性出血、出血性腹泻、皮肤脱落 、脱发 、严重疲劳 、口腔溃疡、感染。
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人的损伤程度和症状: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根据资料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发生的核辐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现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严重的核辐射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
一是办公家用电子通讯设备,比如电脑、移动电话、电视机、微波炉等;二是室内辐射,家庭装潢所用的油漆、涂料、以及花岗石、大理石、釉面砖等建筑装饰材料中,一般含有苯及放射性物质。
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
医疗X光 医疗X光为每人每年平均带来53毫雷姆的辐射。第三大外部辐射源为28毫雷姆,是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甚至是手中杂志的纸张——这些辐射与微量不稳定的同位素有着天然联系。
生活中常见的有辐射的东西以下几类:电器类,如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等,据说电吹风机的辐射最大,还有电视机也有小量辐射。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比如花岗岩、香烟、不合格的陶瓷、粉煤灰等等。
电磁辐射一般指频率在十万赫兹以上高频率的电磁波。能发射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有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信、雷达、导航发射设施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相关情况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来自官方机构和权威组织的信息,以了解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虽然日本单方面声称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其安全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饮用水辐射安全标准的七分之一,即是完全无害的。
这也就意味着,最晚两年之后百万吨级的核废水将源源不断地排入大海。一家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表示。
我国的相关措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会强烈督促日方撤销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核污水排放问题。总之,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以科学和专业的态度来看待日本排放核污水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和分析这一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寻找和实施中来。
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什么情况下采取隐蔽措施,公众应注意什么?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就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
如果处在核辐射的环境中,建议尽量避免外出,留在室内等密闭空间,如果一定要出门建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戴口罩。多添加长袖衣物 尤其防雨绸质地的衣物。对于个人的身体防护措施,可以使用防化服、防酸碱服、核辐射防护服。
核反应堆事故发生时的应对 发生核反应堆事故时,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隐蔽。躲在屋里,把门窗都关上,可以用土坯、沙袋或砖把窗户封起来,用手帕捂住口鼻。
1、放射源使用单位,要设立放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管理与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每年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环保专业培训,内容为:辐射安全知识、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2、(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3、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
4、作为放射源运输司机,避免核辐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佩戴防护服和手套:在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应穿戴好防护服和手套,以减少辐射暴露。
碘不能防辐射。碘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毫克(20~50毫克),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毫克/千克。
服用碘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让我们看看碘防辐射的原理 核电运行中,产生一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尚未发现碘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核泄漏尘埃中含有放射性碘,一旦人体甲状腺组织被非放射性稳定碘占满,就会阻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因此说碘能防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