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日期:2024-11-16 12:18:21 浏览:69 分类:资讯
◎记者 梁银妍 汤立斌
2023年,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注册制从全面落地到走深走实,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系列改革协同发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枢纽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增强。
2023年,也是夯实基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一年。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1+N+X”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及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实施。
注册制从全面落地到走深走实
注册制改革是重构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和发展生态的系统性变革。今年,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并逐步“走深走实”。
2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并就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全面注册制改革相关的165部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4月,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下首批10家企业上市交易,标志着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首批上市企业之一的海森药业总经理艾林感受颇深,他认为,上市过程中法规和指引更加简洁和明确、与审核员沟通更加顺畅便捷、审核与注册进度更加实时透明、与中介机构的配合更加主动高效,这些都提升了公司各项准备工作的可预判性。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全面加强监管执法。数据显示,前11个月,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因违规减持、信披违法违规、操纵市场等行为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同比增长超90%;46家A股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公司44家,创历史新高;券商业务违规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有券商直接被暂停业务资格。
注册制全面落地也不等于注册制改革已经完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这项重要改革明确了下阶段的主要目标。在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看来,注册制改革真正完成,需要一个长期互动、反复博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走深走实”。
下阶段,证监会将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不动摇,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不动摇,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动态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三端”改革协同推进 出台一系列举措
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的是预期,体现的是信心。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多部门协同配合,从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等方面推动出台诸多政策举措。
在融资端,“治”是重点任务。股东减持补齐“绕道减持”规则漏洞,现金分红、股份回购制度机制进一步优化……一系列举措夯实了上市公司质量,从源头上提振投资信心。同时,监管部门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
在一系列举措的作用下,分红、回购、增持——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增强投资者回报。前11个月,A股分红总额累计2.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是同期股权再融资总额的近4倍;累计超13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拟回购不低于797.6亿元;328家上市公司披露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74.6亿元。
在投资端,“改”是关键词。公募基金行业推出费率改革,为大力发展中长期资金,有关部门推动调整保险资金投资股票风险因子、推动落实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优化养老金参与资本市场机制。
7月以来,全行业136家基金管理人陆续发布公告,下调旗下存量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按今年6月底规模计算,公募行业每年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140亿元。
在交易端,“降”是主旋律。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等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降低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活跃资本市场”。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监管层出台的“活跃资本市场”系列举措,对短期活跃市场有积极影响,同时更多举措是着眼长远、立足改革的制度完善。相较于强刺激而言,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做长期正确的事更难能可贵,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能真正健康、活跃的关键所在。
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能够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这一年,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加健全。北交所“深改19条”出炉、《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债券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两批专精特新专板名单发布……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实体经济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渠道。
Choice数据显示,前11个月,资本市场股债实现融资合计6.41万亿元。其中,A股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超9000亿元、交易所债券融资规模5.5万亿元。
这一年,支持科技创新更加精准。前11个月,近300个IPO项目共募集资金超过3400亿元。其中,以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无论是新股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排名都居于前列。
同时,公司创新投入保持高位。中上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9%。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分别增长20.50%、15.86%和12.14%,研发强度分别为9.15%、4.66%、4.32%。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共拥有发明授权26.56万件。
这一年,双向开放持续稳步推进。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等发布实施,渣打证券、摩根士丹利期货等外资机构相继获准设立,外资机构申请QFII/RQFII节奏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
作为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近期获颁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公司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渣打证券董事长陈铭侨表示,外资机构在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不断拓宽,为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机遇。
日前,中国证监会就2024年重点工作提出,扎实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落地实施。据悉,其核心举措包括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等。
可以预期,以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持续深化改革,各项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实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将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枢纽作用,朝着“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方向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