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日期:2024-11-16 10:06:01 浏览:51 分类:生活
1、《桃花源记》勾画出乱世中之理想乐土,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欲隐山林的消极情怀。《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
2、《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桃》文:“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从口入”才出现桃花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隔篁竹,闻水声,……下见小潭”这样先写外景,从远处写来,为主要景物的描写作好铺垫。
4、八年级 语文知识点 小石潭记 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 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幽邃suì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水尤清冽尤:格外。(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结尾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⑵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⑶桃花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述的的感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位和赏析。) 桃花源的外面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的语句。 桃花源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内部环境的语句。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
1、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文言小结:《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5、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顺平桃花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赏花、游乐、美食和文化展览等方面。
顺平桃花节期间,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赏花主题活动。你可穿游在花海之中小想、游乐,或拍照、摄影,领略浓郁的田域风光。在漫漫的桃源,留下美好的记忆。
顺平县第二十二届桃花节踏春而来,开幕迎宾。此次活动以“游尧帝故里,赏万亩桃园”为主题,时间从4月3日持续至4月30日,为期一个月。凤凰山横跨顺平县台鱼乡宅子、北康关等6个村,山势突兀峥嵘,如凤凰展翅。